金山卫

2017-5-10 13:07  |  作者:明明  |  来源:网络


  在金山卫城南门“镇溟”,你能看到一块碑,碑上刻着“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”。1937年8月13日,日军在上海发动淞沪战役,正是在金山卫城南门登陆。
  
  那是一段惨痛壮烈的记忆,一段永恒的历史见证。在修复的一段古城墙残垣里,镌刻着日军在金山卫沿海一带杀害的1050名乡民中739名有确切姓名者的名单。墙中安放着5件受害乡民缺首少腿的紫砂雕塑,愈显悲怆。
  
  初系土方城,高2.8丈,周长12里75丈,护城河宽9丈(永乐年拓宽至11丈)。永乐十五年(1417年),城墙改砖甃结构,有城门楼4座、水门1座、角楼4座、敌楼8座、雉堞3678个。成化三年(1467年),又改石砌结构。建卫伊始,即设卫治于城正中。洪武二十年,在东门外2里置演武场、演武厅,左、右、前、后4个千户所治事厅亦设于演武厅周围。永乐年间设兵马司于卫城。正统年间又建帅府、察院。
  
  清顺治二年(1645年),建金山营。设参将署于卫城北门。雍正四年(1726年),金山建县,县署建于卫城正中。乾隆年间,又建海防同知署、中军守备署、军装局、火药局,并重建演武厅。嘉庆元年(1796年),县署迁朱泾后,卫城日衰,城池逐渐残破。民国26年(1937年),卫城遭日军炮击。今仅存城墙遗迹数处。
  
  金山营城 又名金山营。明景泰三年(1452年),卫指挥同知侯端建,高2.4丈,周长128丈,西有旱门,设吊桥,护城河宽2丈,周长127丈,明末废。
  
  胡家港堡城 在卫城东30里漕泾镇南。明正统十一年(1446年)建。由守备官统领。系砖甃城墙,高2.7丈,厚1.8丈,周长92丈,东、西有旱门、吊桥,护城河宽4丈,周长122丈。清乾隆年间已改称胡家厂,系金山营军马厩,废于清光绪年间。
  
  东、西新墩 明洪武建卫时筑于漕泾南塘外海涂上。弘治二年(1489年),卫指挥佥事魏文伯因旧址沦海,向北迁于捍海塘北。墩分东、西两处:东墩高2.6丈,周长26.6丈;西墩高4.7丈,周长25.6丈。清属金山营管辖。约废于清末。
  
  金山墩 明洪武年间建于捍海塘南。南对大金山,高4.1丈,周长22.1丈。清乾隆年间属金山营管辖。约废于清末。
  
  戚家墩 明成化十六年(1480年)建。系砖甃建筑。高2.2丈,周长12.2丈,土基高1丈,周长35丈。清乾隆年间属金山营管辖。约废于光绪末年。
  
  筱管瞭望台 明初称小馆墩。在卫南塘外。洪武十九年(1386年)建,初系土筑。正统五年(1440年),易砖甃三层建筑:上层高1.5丈,周长14丈,设烽火楼,围以矮墙;中层高1丈,周长49丈;下层系土址,高1丈,周长49.2丈。正统七年(1442年),总督翁绍宗易名“筱馆瞭望台”。清乾隆至光绪年间,属金山海防分汛。清末废。
  
  横沥墩 明洪武十九年(1386年)建。系砖甃结构,高1.7丈,周长10.3丈,西有水,清属金山营海防分汛。清光绪末年废。
  
  葛蓬墩 明洪武年间建。地处东捍海塘内。高4.9丈,周长33.5丈。因墩生艾草,故名。清乾隆至光绪年间,属金山营海防分汛,清末废。
  
  另有蔡庙港堡城、袁浦、横沥墩,在今奉贤县;江门营城、独树营城和新庙等墩在平湖县境,从略。
注: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。凡本网转载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文件资料,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。
0

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

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

上海文艺网客户端
上海文艺网手机
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
责任编辑:沈彤
电话:021-61318509
邮箱:bjb@shwyw.com
广告投放联系方式:021-61318509 邮编: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
COPYRIGHT 2012-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。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,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。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、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。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-1 沪ICP备13019820号-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